装备选择的核心逻辑围绕速度、穿透、暴击三大属性展开。速度属性决定了角色出手顺序,是竞技场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,优先为关键角色配备速度套装能有效掌控战局节奏。穿透套装则针对高防御对手设计,两件套效果即可显著提升输出效率,尤其适合主力输出角色。暴击相关属性需平衡暴击率与暴击伤害,确保输出稳定性。竞技场商店中的88级装备虽副属性强化略逊,但主属性达标且性价比高,可作为过渡选择。
装备部位的优先级需根据角色定位调整。首饰部位的戒指和项链对输出提升最为明显,应优先更换暴击伤害、攻击百分比或速度主属性的装备。鞋子作为速度主要来源,必须强化速度词条至上限。衣服和头盔侧重生存属性,但若已有合格散件可暂缓更换。武器因攻击加成收益相对稳定,替换优先级最低。需注意竞技场装备的兑换顺序应配合当前阵容需求,避免资源浪费。
速度四件套泛用性最高,适合需要抢先手的拉条手或控制型角色。穿透两件套与速度套搭配能最大化输出收益。免疫套装可应对控制型对手,抵抗套装则适合辅助角色提升容错率。反击套在防守端有特殊价值,但触发概率限制了其实用性。装备强化时,输出角色应保证暴击率达标后再追求暴击伤害,辅助角色则优先堆叠效果抗性与速度。
词条强化策略直接影响装备最终强度。输出装备推荐三攻两暴词条组合,确保基础数值达标。速度词条每次强化需达到中间值以上才值得保留,初始5速的胚子即使紫装也可尝试强化。防御型装备的生命百分比、防御百分比词条应均衡发展,避免单一属性溢出。竞技场装备的副属性虽有限制,但通过合理分配仍可达到17速左右的实用水准,不必过度追求理论最大值。
征服点数应优先兑换赛季限定装备,如决斗赛季的鞋子与终结者赛季的戒指。强化石需集中用于核心输出角色的关键部位,辅助装备强化到20速即可暂缓。多余的低品质装备可分解为强化材料,但需保留初始高速度的散件胚子。定期检查装备保管室,将淘汰装备转移给二线角色使用,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。
实战调整环节需结合对手阵容灵活应对。面对高速控制队时可临时更换免疫套装,遭遇坦克阵容则切换穿透套装配。防守队伍装备应侧重效果命中和生存属性,利用AI的优先攻击机制布置针对性阵容。进攻队伍更注重输出效率,可牺牲部分生存属性换取先手优势。装备调整后需通过实战测试效果,微调词条数值直至达到最佳平衡点。